中国连续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桥梁之一渭洛河特大桥

渭洛河特大桥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是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大西高铁)渭南—西安段的控制性工程。线路自大荔站出站端起,西行约50 km,在郑西高铁渭南渭河特大桥北侧与其基本平行,终至新临潼站进站端,桥梁全长71.339 km,是目前国内连续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桥梁之一。

一、主要技术参数

线路等级:客运专线,双线,设计速度250 km/h(预留300 km/h条件)。

轨道: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荷载:ZK活载。

桥梁规模:71.339 km;其中(31+48+31)m、(40+64+40)m等多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国道及县道。

典型截面:单箱单室箱梁,顶宽12 m、底宽5.4 m,支点梁高3.25 m;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体系;采用1860 MPa低松弛钢绞线与PSB830精轧螺纹钢组合锚固。

基础:群桩承台,主墩φ1.5 m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66 m;桥墩为圆端形实体墩,抗震设防烈度Ⅷ度。

耐久性:100年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耐久性指标满足T2–H3环境作用等级。

二、建设历程

2010-06:站前13标正式开工,渭洛河特大桥作为标段主体同步进入全线施工。

2011-12:跨越312县道(31+48+31)m连续箱梁完成支架现浇并张拉完成,成为全桥首联合龙节段。

2013-08:主桥全部连续梁合龙,无砟轨道板铺设通道贯通。

2014-07-01:大西高铁太原南至西安北段开通,渭洛河特大桥同步投入运营。

2019-12:随着大西高铁全线完成提速改造,桥梁通过250 km/h动态验收并具备300 km/h提速条件。

三、运营与养护现状

日常运营:西安北—大荔—太原南每日对开动车组约60对,年均通过总重逾50 Mt,桥梁状态良好。

养护模式:采用“高铁综合维修一体化”机制,工务、电务、供电共用巡检通道;布设健康监测断面120处,对梁体挠度、墩台沉降、预应力损失进行实时采集。

近年成绩:2021、2022年度中国铁路梁桥综合评定中,渭洛河特大桥结构优良率保持100%,位列大西线“示范桥梁”。

四、工程特点与技术创新

超长里程:71 km单座桥梁一次建成,减少中间过渡段,保证高速列车连续平稳运行。

深淤泥液化区桩基:采用“旋挖钻+反循环”组合成孔,单桩最深80 m,成功解决渭河滩地5–12 m“铁板砂”液化层难题。

跨路门式支架:对跨312县道等交通干道,采用φ609 mm钢管立柱+双拼I40a工字钢纵梁门式支架,净跨6.6 m、净高5.5 m,实现“不断交”施工。

三向预应力体系:纵向大吨位12-φ15.2 mm钢绞线、横向竖向PSB830精轧螺纹筋联合张拉,提高抗裂与疲劳性能。

耐久性控制:全桥C50高性能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250 μm,氯离子扩散系数<800 C;桥面排水采用“集中收集+横向疏排”,避免碱胀裂缝。

五、社会经济与环保效益

时空压缩:大桥使大同至西安列车运行时间由10 小时缩短至约3.5 小时,关中—晋中—京津冀一日往返经济圈基本形成。

节约土地:以桥代路比例高达92%,减少占地约1.8万亩,避免对渭北粮仓基本农田的切割。

湿地保护:桥梁跨越渭河、北洛河段均采用大跨连续梁,水中墩数量减至最低;施工期设置泥浆循环池、弃渣外运,运营期无污染物排放,对陕西渭河湿地、北洛河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