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第三大平原,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地理位置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国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西起巫山,东达东海和黄海,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该平原横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6个省,以及上海市,介于东经111°05′~123°,北纬27°50′~34°之间,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第三大平原,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其地形特征如下:
地势平坦: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河渠纵横,湖泊星布。
主要组成部分:
江汉平原: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
洞庭湖平原:由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分流河的冲积扇联合组成,地势北高南低。
鄱阳湖平原:由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河流冲淤而成,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苏皖沿江平原: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里下河平原: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极为低平,四周高、中间低,状如锅底。
长江三角洲平原:由长江及钱塘江冲积和滨海沉积共同组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海拔多在10米以下。
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气温:年均温14~18℃,1月均温0~5.5℃,7月均温27~28℃。
降水: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但有“伏旱”。
无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4500~5000℃。
经济发展
农业: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工业:主要工业包括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交通:长江中下游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发达。长江干流被称为“黄金航道”,其大小支流大多能通航。
旅游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自然景观: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著名淡水湖。
文化景观:区域内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族文化资源。
环境问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以下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区内河水系水污染较严重,水生态呈相对恶化趋势。
大气污染:由于工农业发展迅速,矿物燃料消耗量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经常出现酸雨。
洪涝灾害:由于湖泊面积减少、围湖造田等人为干预,湖泊的自然调节功能减弱,洪涝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