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地理位置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面积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00′到39°20′,东经90°16′到99°16′之间,平均海拔2600至3000米。盆地略呈三角形,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
地形地貌
地势特征:柴达木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
地貌类型:盆地内既有高耸的山脉,又有广阔的平原和众多的盐湖、沼泽。沙漠和戈壁也广泛分布,风成地貌如沙丘等十分常见。
主要地貌:柴达木盆地发育了众多与火星地貌特征类似的类火星地貌,如冲沟、冲积扇、泥石流、雅丹、多边形地貌等。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降水分布: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气温: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
风力: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柴达木盆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包括广袤的草原、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等。其中,乌尔禾风城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此外,玛纳斯盐湖、五彩城、魔鬼城等自然景观也极具特色。
文化景观:柴达木盆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沿途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族文化资源。
经济发展
农业:柴达木盆地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一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
能源: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盆地内的石油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此外,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盐湖资源: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集,有大小盐湖33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累计探明盐湖资源储量约4000亿吨,其中钠盐、钾盐、镁、锂、锶、硼、芒硝等矿产储量丰富,多个矿种的储量居中国首位或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