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狭义上的内蒙古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之间,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拔与地势: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

地形特征: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高原上存在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

沙漠与戈壁: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包括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

气温:年均温3~6℃,1月均温-28~-14℃,极端最低温可达-50℃;7月均温16~24℃。

降水:年降水量介于150~400毫米,6~8月集中年雨量的70%,降水年际变率大。

风速:年均风速4~6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数50~90天,冬春两季占全年大风日数的60%左右。

生态环境

植被: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骆驼主要产区之一。

湖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一,但多数湖泊湖水浅、面积小,且多为雨季湖。

生态挑战: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流域内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多数湖泊出现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水量减少、水体咸化等现象。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内蒙古高原以其辽阔的草原、壮观的沙漠和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

文化景观:内蒙古高原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经济发展

农牧业: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养殖牦牛、藏羊等牲畜。

能源开发:内蒙古高原风能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风能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