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渭河特大桥是徐兰高速铁路(徐州—兰州)郑西段(郑州东—西安北)客运专线控制性工程,全长79732米,建成时为世界第三长铁路桥梁。该桥于2008年建成,2010年随郑西高铁开通运营,施工中攻克了900吨箱梁预制、大跨悬灌连续梁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其结构创新性地与渭南北站融合设计,实现"候车室在桥下、站台在桥上"的铁路枢纽布局 。桥梁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日均通过动车组列车332趟 。
一、项目概况
线路定位
所属线路:徐兰高速铁路(徐州—兰州)郑西段(郑州东—西安北)。
桥位:陕西省渭南市主城区,横跨渭河主槽及北岸滩地,东接华县(今华州区),西连临潼。
功能:承担徐兰高铁双线高速列车通行,同时兼做大西高铁(太原—西安)入西安北方向的共线段,为“一站两场”共用桥梁。
规模
桥梁全长:79.732 km(郑西全线最长桥,当时国内第一长度高铁桥)。
桥跨组成:以32 m、24 m整孔简支箱梁为主,重难点为跨渭河主槽(60+100+60) m、跨108国道(40+64+40) m等多联大跨连续箱梁。
总投资:约65亿元(2006年币值)。
二、主要技术参数
线路标准
等级:客运专线,双线,电气化,设计速度350 km/h(初期运营250 km/h,2020年完成提速改造后按300 km/h运营)。
轨道: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荷载:ZK活载;抗震设防烈度Ⅷ度;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300。
结构形式
上部结构:900 t级整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宽13.4 m,梁高3.25 m),采用“提运架”一体化预制架设;大跨连续梁采用悬臂灌注法施工。
下部结构:圆端形实体墩,群桩承台基础;渭河主槽墩桩最深达80 m,穿越5–12 m液化砂层。
材料:C50高性能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800 C;100年耐久性设计。
创新亮点
900 t整孔箱梁制运架成套技术(当时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
大跨悬灌连续梁低温合龙、减隔震支座系统。
全国首例“站桥一体”布局——渭南北站正线下式站房,候车厅嵌入桥下空间,轨道梁与站台共用桥墩但结构分离,降噪减振。
三、建设历程
2005-09:郑西客专全线开工,渭河桥作为控制性工程先行启动。
2007-05:首片900 t箱梁成功架设,创当时国内纪录。
2008-08:跨渭河主槽(60+100+60) m连续梁合龙。
2009-12:桥梁主体完工,通过静态验收。
2010-02-06:随郑西高铁正式通车投入运营。
2020-07:完成CTCS-3级列控升级,桥梁通过300 km/h动态验收。
四、运营与养护状况
行车指标
日均对开动车组约330列,高峰期发车间隔最短4 min;郑州东—西安北约2 h通达。
截至2025年累计通过旅客列车逾120万列,无一次因桥梁故障导致的晚点或停运事件。
养护模式
采用“高铁综合维修一体化”天窗修,工务、电务、供电共用桥下检修通道。
布设健康监测点128处,实时采集梁端位移、墩台沉降、预应力损失;14年运营保持“零结构性病害”记录。
环保与社会效益
以桥代路节约土地约1.8万亩,减少渭北基本农田切割。
桥面3.5 m高声屏障+站房顶部双层隔音板,使渭南北站候车厅噪声低于65 dB(A)。
带动渭南城市跨河发展,建成区面积扩大18 km²,成为关中东部重要交通枢纽。
五、工程荣誉
200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其“站桥一体”“900 t箱梁制运架”等关键技术纳入《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