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蜂鸟(学名:Mellisuga helenae),别名侏儒蜂鸟、神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
形态特征
体型:体长仅5.6~6.5厘米,包括嘴和尾羽的长度,体重约1.95~2.6克。
羽毛颜色:成年雌鸟上体羽毛蓝绿色,下体羽毛白色或浅灰色,外侧尾羽之翼尖呈白色。非繁殖季的雄鸟上体羽毛沾蓝色,外侧尾羽的翼尖呈黑色,且具蓝斑。繁殖季的成年雄鸟,头、颏及喉咙呈闪亮的粉红色,颈斑虹彩色并向颈侧延伸,上体羽毛偏蓝色,下体主要为灰白色。
喙和舌头:喙细长如针,舌头则像一根纤细的线。
生活习性
食性:吸蜜蜂鸟以各种花卉的花蜜为食,尤其喜爱蔗糖浓度高达15%~30%的植物。它们在汲取花蜜时会先水平盘旋于花上,然后将鸟喙插入花中,用长舌吸啜花蜜。此外,吸蜜蜂鸟也会捕食小型蜘蛛和昆虫,尤其是在筑巢期,雌鸟每天可捕捉2000多只昆虫,昆虫蛋白质对其繁殖季喂养后代非常重要。由于活动频繁,吸蜜蜂鸟每天需要摄取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的食物以及8倍于体重的水分。
飞行能力:虽然体形瘦小,但吸蜜蜂鸟能以“八字形”每秒振动双翼约80次,可极为敏捷地前后飞行和凌空悬停。在求偶炫耀时,振翅频率可达每秒200次。
鸣叫声:吸蜜蜂鸟的鸣叫声由各种简单的单音重复构成,音调高,每一音调持续不到一秒钟,类似“吱吱、喳喳”声。
栖息环境
吸蜜蜂鸟主要栖息于附近有茂密灌木丛、藤类和附生植物的成熟林和林缘地带,也会在山谷、花园和沼泽地活动,空旷野外最为常见。
分布范围
吸蜜蜂鸟是古巴及青年岛的特有物种,间断分布于哈瓦那、安迪亚、瓜纳阿卡维韦斯半岛、萨帕塔沼泽、莫瓦、马亚里、关塔那摩沿岸以及邻近的青年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繁殖期在雨季结束、干燥季刚开始的3~6月。
筑巢:雌鸟独自筑巢,将植物纤维编织在一起,构造小型杯状鸟巢,外围饰以青苔伪装,垫窝材料为柔软的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和羽毛,并用蜘蛛丝及其他粘着材料强化鸟巢结构。鸟巢一般置于距地0.9~6米的低矮细枝上,周围有树木或灌丛遮蔽。
产卵与育雏:一窝产卵2枚,卵白色如豌豆大小,长不超过6毫米,孵卵期14~16天。雌鸟独自育雏,雏鸟食物由雌鸟反哺后喂入,约18~38天雏鸟羽毛长成离巢,1年左右可繁殖后代。
保护现状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吸蜜蜂鸟的种群数量历史性下降。古巴大量天然植被被开发成耕地和牧场,仅有15%~20%的国土保持了自然状态,而不断扩张的可可、咖啡和烟叶生产,又进一步对其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吸蜜蜂鸟被列为近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