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蝠(学名:Eptesicus fuscus)是一种常见的蝙蝠,每天能睡19.9小时,是世界上睡眠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外观特征
棕蝠的上体毛呈棕褐色,毛基较深暗;下体毛略淡,毛端带皮黄色,毛基带黄灰色,翼膜为暗褐色。
体型
棕蝠体长3.5 - 7.5厘米,尾长3.5 - 5.5厘米。
飞行特点
棕蝠飞行缓慢而笨重。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棕蝠通常栖息在建筑物和树洞中,如屋檐、房梁夹缝、木制水塔等,也会选择岩石缝隙作为栖息地。它们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是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
群居行为:棕蝠是群居动物,不同种间也能群息于同一个场所,通常由几十只到几百只组成群体。
饮食习性:主要以鞘翅目昆虫(如甲虫)为食,也会捕食双翅目昆虫。它们在空中捕食昆虫,有时会降落在枝叶上捕捉大型昆虫,也会在街灯附近飞行捕食。
繁殖习性:秋天短日照时交配,但卵子不立刻受精,精子保存在雌性输卵管内,直到翌年春天食物(昆虫)出现时才开始受精卵裂。每年6 - 8月为繁殖期,每胎产1 - 2仔。
冬眠:棕蝠会冬眠,实际冬眠时间会因天气温度而变化。
回声定位:棕蝠使用回声定位来捕食和导航,其声波为短的、宽带的调频型(FM)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第一谐波。
分布范围
全球分布:棕蝠分布广泛,除人类外,可能是分布最广的陆栖哺乳类。它们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
在中国的分布:在中国,棕蝠除东北外,还见于内蒙古、山东、河北、陕西、甘肃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