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长约1670千米。
地理位置与特征
位置:莫桑比克海峡东滨马达加斯加,西临莫桑比克,北抵科摩罗群岛,南至欧罗巴岛和印度礁。
走向与长度: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宽度与深度:平均宽度约450公里,北部最宽处达960公里,是世界宽度排名第二的海峡。海峡内的水深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超过3500米,其深度在世界上所有的海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德雷克海峡和巴士海峡。
气候与洋流
气候:地处热带,终年炎热多雨,夏季时多有飓风产生。
洋流:在偏东风作用下,印度洋的南赤道暖流西流遇非洲大陆后自北而南沿东非海岸流进莫桑比克海峡,称莫桑比克暖流。海流主要受莫桑比克海流控制,流到非洲大陆东岸后转向南,并沿莫桑比克海岸南下,流速为51-67厘米/秒。
经济与战略价值
航运:莫桑比克海峡是从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湾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要通过这里运往欧洲、北美,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它更是欧洲大陆经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东方去的必经之路。
渔业:海峡中盛产鱼类和虾类,鱼类主要有鲔鱼、沙丁鱼和比目鱼等,虾类主要有龙虾、对虾等。
旅游:仅马达加斯加在2007年外国入境游客人数就达到344000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欧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00个。
历史背景
早期贸易:早在10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就经过莫桑比克海峡,来到莫桑比克地区建立据点,进行贸易。
殖民统治:从16世纪起,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染指该地区,之后,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沦为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
独立运动:为了获得独立,海峡地区的人民进行了几个世纪英勇顽强的斗争,马达加斯加于1960年6月26日宣告独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于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海峡北端的科摩罗群岛也于1975年7月6日正式独立。
两岸地形与港口
地形: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北岸为基岩海岸,蜿蜒曲折,穿插着珊瑚礁和火山岛。莫桑比克北部海岸,为犬齿形侵蚀海岸。由此往南,海峡两岸都为沙质冲积海岸,发育着沙洲和河口三角洲。唯独赞比西河口两侧,为红树林海岸。
港口:包括东岸马达加斯加的马任加、图莱亚尔,西岸莫桑比克的马普托、莫桑比克城、贝拉、克利马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