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水上交通通道,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修建历史
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自扬州向东北入淮河的运河“邗沟”,成为京杭大运河最早兴建的一段。
隋朝时期: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通济渠,连接黄河与淮河;608年开凿永济渠,连通黄河与海河。
元朝时期:元朝定都北京后,对运河进行裁弯取直,使其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公里。
明清时期: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进行了多次疏浚和整治。
功能
运输:京杭大运河一直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用于运输粮食、煤炭等物资。
灌溉:运河为沿线地区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业发展。
防洪排涝:在洪水季节,运河起到了重要的防洪和排涝作用。
供水:为沿线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
旅游:大运河沿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生态环境
水质污染:由于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的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生态保护: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大运河的生态保护力度,通过补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改善了运河的生态环境。
现状
通航情况:目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文化遗产: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补水工程:2023年6月,历时三个月的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顺利完成,累计补水9.26亿立方米